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在本规定中,装货处所特指滚装船舶内专为滚装方式装载货物的区域,以及通往这些区域的围壁通道。而装车处所则是指船舶甲板以上或以下设有隔离舱壁,用于装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并允许车辆进出的封闭区域。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对滚装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于2002年发布的第1号令,我们出台了《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这项规定是在2002年5月20日的第8次部务会议中审议通过,并自同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这项法规的出台,旨在强化海上滚装船舶的安全监管,以确保航行安全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船舶管理体系包括哪些
1、船舶运营管理:包括船舶日常运营和管理、船舶安全管理、船舶维护管理、船舶人员管理等。 船舶安全管理:包括船舶安全规则和程序的制定、安全培训、事故调查和风险评估等。 船舶质量管理:包括船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遵守,确保船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2、法律分析: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执行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结构和相关文件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手册、船舶安全手册、航海日志、法定的其他海事文件和证书、航行文件、甲板操纵、机仓操纵、应急程序、防污染措施、通讯程序、船舶与机器维护计划、安全设备表、船员训练计划等。
3、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执行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结构和相关文件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手册、船舶安全手册、航海日志、法定的其他海事文件和证书、航行文件、甲板操纵、机仓操纵、应急程序、防污染措施、通讯程序、船舶与机器维护计划、安全设备表、船员训练计划等。
4、船舶设计公司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计划、制定和实施质量手册、管理程序和工作指导书、进行质量培训和评估、开展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等。项目管理体系:包括项目计划、进度控制、风险管理、资源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交付管理等。
5、PMS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共享数据库,分别运行于船舶和岸基计算机系统,同时具备计划保养体系(PMS)管理、船舶备件管理、基础数据库管理、机务报表管理和船-岸数据交换等五大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值班和值班期间什么意思
1、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值班和值班期间指的是船上工作人员在停泊或航行中执行的值班制度。在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中,值班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负责监控和管理船舶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和相关事务的工作人员。值班人员会轮流担任,以确保船舶在任何时候都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
2、负责日常账务管理,由船长指派,并需参与值班,这是其基本职责之一。作为船舶救生和消防设备的主管,三副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的规定,确保船舶在航行和停泊期间的安全,执行值班和联系制度。在装卸货物时,三副需根据大副的指示管理货物操作,同时负责全船消防设备的维护、检查和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
3、通过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交通运输部明确了船员的职责范围,规定了值班制度,旨在提升船员的工作效率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旨在为我国海船业建立一个严谨且高效的值班管理体系,从而保障海上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4、运输船舶机务管理指标(体系),是考核运输企业船舶机务管理的综合标准,运输企业的各级机务部门应深入船舶,掌握其管、用、养、修的状况,定期考核评定。指标(体系)的内容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技术经济指标;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维修保养; 配件、仪器、仪表; 技术资料; 安全无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
根据交海发〔2001〕383号文件,我们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自2003年1月1日起,此规则将对国内航行,载客定额超过50人的客船(包括客滚船、旅游船和高速客船),以及150总吨以上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实施。这些类型的船舶将严格遵守新规定。
为了确保水上交通的平安,以及维护水域的生态环境,我国借鉴并结合了《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的核心理念,特此制定本管理规则。其主要目标是设立一套船舶安全与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为我国的船舶行业提供明确的指导原则。
法律分析:促进航运经济健康发展,助推交通强国建设,提高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自2021年1月1日起,对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登记的部分船舶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相关定义、目标和责任分配。规则的目标在于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环境损害,以及确保人员安全。本部分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点:1 定义,包括“本规则”、“公司”、“主管机关”等概念的明确解释。
ISM安全管理
ISM规则,即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Code的缩写,中文全称为《国际船舶安全运营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此规则由IMO (国际海事组织) A.741(18)号决议通过,旨在对航运公司的安全运营和船舶安全操作进行有效管理。ISM规则以ISO质量保证的“过程控制”原理为基础,即ISO9000。
ISM规则总则概述:1 定义:“国际安全管理(ISM)规则”是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并可修订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公司”指的是船舶所有人或承担船舶运营责任并同意履行规则义务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主管机关”指船旗国政府。
对文件的任何变更,必须经过授权人员的严格审查和批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3 对已过时或不再适用的文件,公司应及时进行清理,避免信息混乱。特别提及,安全管理手册是阐述和执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文件,其保存方式应以公司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
条款规定,公司需制定详尽的应急训练和演练计划,定期对船员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提升他们在实际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确保公司机构能在任何时刻对船舶面临的危险、事故或紧急事件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这一点在3条中得到了明确。
怎样做好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检查
1、加强锚地水域巡航力度。海事管理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巡航计划并严格落实巡航计划,保持对停航船舶抛锚锚地的经常性巡航检查,查处并纠正违法锚泊行为和违反防污染管理规定违法排放行为,避免事故险情,确保良好的锚泊秩序和锚泊环境。督促各航运企业加强停航船舶的管理。
2、船舶安全检查是主管机关对到港船舶进行监督检查,确认其船舶技术状况是否符合国内法规及规范的要求,船舶、船员是否持有有效证书,船员是否熟悉船上的应急及关键性设备的操作,并就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提出处理意见,要求船方予以纠正,保证船舶状况不低于标准,确保船舶航行安全,防止造成水域污染。
3、九)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国际公约要求的其它检查内容。第九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制定的选船标准以及国际公约、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规定,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按照公平对等、便利公开、重点突出的原则,合理选择船舶实施安全检查。